FTO(Freedom to Operate,專利自由實施分析)是指為確定一項技術或者一個產品能否在一定的前提下不受第三方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權)的阻礙而能夠實施所進行的法律盡職調查。
FTO分析的對象和內容:主要是有效的專利(授權專利和在審專利),以及失效的現有技術,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證明當前實施的技術屬于可以自由實施的技術,而不會侵犯他人的專利權。
FTO分析的目的:在美國是用來證明自己不是故意侵權,但在我國FTO報告常用來進行專利風險排查,找到有侵權風險的專利。全面的FTO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有效規避知識產權糾紛的法律風險,減少甚至避免潛在的損失。
在產品/技術開發立項之前或者開發過程中;
在產品/技術的開發后期或者臨近產業化;
融資或者并購過程中;
產品或技術許可或轉讓;
企業在海外參展
(1)降低遇到專利侵權的風險,以及可能帶來的高額賠償和執行禁令,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2)被控侵權成立是,可減少被認定為惡意故意侵權的可能性。
(3)避免企業實施的自有專利,屬于第三方專利權的從屬專利,從而有侵犯第三方專利權的可能性。
介紹相關的技術特征,明確需要進行FTO分析的技術特征細節。
列出一定數量的檢索式,檢索式一般包括關鍵詞和分類(這里要注意的是,實際的檢索策略可能展示的檢索式差別很大,展示的可能僅是很少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顯示FTO的檢索盡到了相當范圍的考慮。
列出可能相關的專利。
對相關性高的專利進行權利要求比對,注意比對需要考慮全面覆蓋原則和等同原則(字面侵權和等同侵權)。
對所供產品的專利風險狀況進行總結性評述,并給出結論性意見。針對項目的各個主要技術點,需要分別評價專利侵權風險,并給出專利侵權風險等級。